近儒之学多赖明儒植其基,若转斥明学为空疏,夫亦忘本之甚矣。[23]
实际上,谈明儒考证之学对清学产生影响的并非始自刘师培,清廷馆阁词臣撰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时,已有此类说法提出,即:
明之中叶,以博洽著称者杨慎……次则焦竑,亦喜考证……唯以智崛起崇祯中,考据精核,迥出其上。风气既开,国初顾炎武、阎若璩、朱彝尊等沿波而起,始一扫悬揣之空谈。[24]
刘师培之后,钱穆也认可此说,他曾引过这段话以说明清儒言考证之学本于顾炎武、阎若璩是“以本朝自为限断”,“按实固无据也”。[25]胡适则以清初费密《道脉谱论》中征引王鏊、郑晓、归有光诸人推重汉儒经疏的话,证明“尊崇汉儒的运动在明朝中叶已很兴盛”,非仅盛于清代。[26]在这个问题上,固然刘师培不是唯一的论述者,但可说是论述得最系统翔实、最有意义之人。四库馆臣虽率先提出此论,但非是在学术发展史的大背景下提出,也没有加以深论。至于钱穆、胡适,因各有自己关于清学来源的基本看法,此说只是与其基本看法并存的附带之说,非其根本立论所在。只有刘师培将这一说法放在学术史的大框架内全面申论,以多重证据反复阐发,并将其视为自己论述清学来源问题之精要,以此显露自己的特色。所以,不能因刘氏是在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后阐释这一见解而低估它的意义。[27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