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寻访中,我们发现还有几座并不正宗的绞圈房,体形是绞圈房平房,但前埭已改为围墙和石库门,没有墙门间,对此有人称为“墙圈房子”。以坐落于浦东新区陆家嘴路160号的“颍川小筑”(又称陈桂春住宅)最为著名,此宅现为吴昌硕纪念馆(图5-4)。
综上,上海绞圈房现在形势严峻,不容乐观。但是濒临灭绝的绞圈房原是上海真正的本地老房子,是我们先辈居住的房屋,它是上海江南文化和城市记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故抢救与保护绞圈房迫在眉睫。
三、绞圈房的保护
上海绞圈房的保护工作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。
开始时是学界对上海有一种名为“绞圈房”的老房子的视而不见。这表现在上海各类建筑报刊、书籍中均无提及,全以泛称“老房子”“江南民居”等一笔带过。褚半农先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《劳动报》上第一次公开提出了“上海本地老房子是绞圈房”这一观点。经20多年的沉寂后,2012年2月他在《文汇报》上又发表《关注又一种老房子》一文,才获得大家的纷纷响应。2012年8月1日,朱亚夫在《新民晚报》写了《忘勿脱老宅“绞圈房子”》,自此以后,他先后写了30多篇文章。在媒体的热情支持和一大批绞圈房爱好者的努力下,具有上海本地建筑特色的民居——绞圈房终于洗去历史的尘埃,重新出现在世人的视野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