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英国的战时掠夺
英国广泛利用印度的各种资源来满足其军事需要,在一战时期对印度进行疯狂的掠夺。
首先,印度大量青壮劳力被征入伍。总督哈丁在《我的印度生涯》中供认,战争开始后的6个月内,英印当局从印度派出21万名印度官兵和8万名英军部署到法国战场。在印度本土的英印军队有70%以上被抽去参战,在相当一段时间内,英国在印度的驻军不足1.5万人。1917年和1918年,哈丁又从印度派出78.5万名印军开赴战争前线。“据不完全统计,战争期间,英国从各个殖民地征兵450万人,其中从印度征兵120万~150万,战争结束时,印度士兵死伤10万多人”[1]。这不但使印度失去了大量青壮劳力,而且军费开支猛增到每年平均约3000万英镑,数量之巨,前所未有。到1918年3月,英印当局战争花费已达1.278亿英镑。
其次,印度物资遭到空前掠夺。战争期间,英国加强了对印度原料的榨取,按照比世界市场低得多的固定价格收购农产品和各种原料,从印度运走大量粮食、油料作物、生丝、黄麻、茶叶和毛皮。从1915年底到战争结束,英国以低价收购各类印度粮食800万吨,使印度农民遭受了惨重损失。此外,殖民当局还突击开采多种矿藏类战略物资,如锰矿石近200万吨、硝石9万吨、云母石6000余吨,以及大量的木材。英国在中近东战场、非洲战场和部分欧洲战场所需要的桥梁、钢轨、货车和机车等,基本都是来自印度。例如,塔塔钢铁厂提供了近30万吨钢材和1500万英里的铁轨。英军的许多军用品也是用印度原料制作的,如军用鞋的66%是用印度皮革所缝制,供给麻布40亿码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