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代知识分子锐意进取、奋发向上的精神,在政治上表现为普遍地希望报效国家,建功立业,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和行动。这从初唐四杰已开其端。初唐四杰王勃、卢照邻、杨炯、骆宾王的诗文中,已经在叹息人生,纵览古今,渴望建功立业了。继四杰之后的陈子昂更不愿以文人自限,常常倾吐“感时思报国,达兼济天下”的远大抱负,屡次上书论政,希望在参政行动上有所建树。他作《感遇》诗38首,鲜明地抨击社会的黑暗,观万物之变化,叹岁月之流逝,伤繁华之不能永存,复悲叹于怀才之不遇。进入盛唐后,知识分子积极进取的精神更得到了充分的表露,如高适“喜言王霸大略,务功名,尚节义,逢时多难,以安危为己任”[64]。
盛唐功业思想表现最突出的是李白,他自许甚高,以姜尚、诸葛亮、姚崇自况。他曾自信地写道:“如逢渭川猎,犹可帝王师。”他数度赴长安,就是为了实现他安社稷、济黎民的宏图壮志,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反复表现渴望风云际会、建立奇勋的愿望,如他在《梁甫吟》中写道:“君不见,朝歌屠叟辞棘津,八十西来钓渭滨!宁羞白发照清水,逢时壮气思经纶。广张三千六百钩,风期暗与文王亲。大贤虎变愚不测,当年颇似寻常人。”虽然在现实中处处碰壁,也没有挫伤他从政的锐气。